33地图-→ 安康紫阳县地图[切换城市] 
安康地图 辖区: 【白河地图 | 旬阳地图 | 镇坪地图 | 平利地图 | 岚皋地图 | 紫阳地图 | 宁陕地图 | 石泉地图 | 汉阴地图 | 汉滨地图 】 其他:【百度】 【公交查询】 【搜狗】 【google】 【图吧】 【城市吧】 【更多】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 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 地图。

什么是三维地图

三维电子地图,或3D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抽象的描述。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同时集成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

1.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详情)
2.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详情)
3.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详情)
4.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高低配)?(详情)
5.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详情)
6.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详情)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水之滨,南临四川,北依秦岭,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平叔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名。紫阳县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全县总耕地面积50.21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9万亩),林地78.6万亩,荒山190.8万亩。辖25个乡镇,269个行政村,总人口348814人,其中农业人口31.8万人。 紫阳有独具特色的生物、矿产、水利、富硒、旅游、人力资源优势。襄渝铁路横贯全县,汉江、任河航运里程达120公里,县政府所在地距安康机场51.6公里。

编辑摘要

紫阳县 -  简介

紫阳县紫阳县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西面与四川省万源市毗邻,东南方向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全县辖 25 个乡镇,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 35 万。紫阳素有茶乡、歌乡、桔乡之称,这里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由于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

紫阳历史悠久,文化积蕴厚重,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同时,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笔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带。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红四方面军曾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

紫阳县 - 资源

紫阳境内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以茶叶、蚕桑、柑桔、杜仲、党参、厚朴、天麻、绞股蓝、山野菜等为主的生物资源,在全国久负盛名。矿产资源潜力巨大。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23 种。其中瓦板岩的质量与储量堪称世界之最,被公认为是当代建筑材料之瑰宝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美、法、英、澳、日等国家,倍受外商青睐;毒重石矿为全国稀有的第二大矿床,储量450万吨,是生产钡盐系列产品的优质原料;锰矿储量760万吨,亟待开发;无烟煤、石煤等燃料矿产储量为3.6亿吨;以钛、铌、铁,为主的其他金属矿产和以玉石、石灰石、大理石、粘土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储量也极为丰富。水资源丰富 。境内大小河流 104 条。水力蕴藏量约28 万千瓦,可开发量 16.7 万千瓦。可利用水域面积 5.5 万亩 ,是水产开发的理想之地。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秦巴山色、汉水风光、茶乡风情、擂鼓雄奇、任河漂流、瀛湖碧波、民俗民居、民歌茶艺,兼具南北风格,融汇秦楚神韵,让人留恋忘返。

水资源

任河任河

 陕西紫阳山大沟深、河谷纵横,水能资源丰富,全县共有河流共104条,流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多年平均理论蕴藏量为295151千瓦,134千瓦/平方公里,可开发量为146005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49.5%。

主要流域可开发量为52867千瓦,主要分布于任河等七大流域,七大流域总量为52022千瓦,占全县98.4%。其中任河32721千瓦,占全县61.9%;汝河7156千瓦,占13.5%;洞河10354千瓦,占19.6%;林本河978千瓦占1.8%;年鱼河452千瓦,占0.9%;沔汝河145千瓦,占0.3%;蒿坪河216千瓦,占0.4%。任河、渚河、洞河、汝河三大流域可开发量占全县95.3%。其中我县境内任河流域除响水沟电站正在筹备之外其余全部开发利用。

硒资源

紫阳富硒茶紫阳富硒茶

紫阳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 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

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2001年3月,紫阳县人

民政府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2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紫阳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国家富

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向全国发布公告,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新近开发出来的秦巴

硒菇,集美味、保健 、药疗于一体,2002年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并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证书,产品远销日本市场。

其他矿产

紫阳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在已发现的36个矿种中,有6个矿种属于开发前景好、市场广的特色矿种,同时也是紫阳县矿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板岩是紫阳县一大特色矿产,储量达60亿立方米,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品种 有耐酸瓦板、黄板、绿板及黑板等,其中耐酸板储量居世界首位,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客商亲睐。目前,我县年产板石150多万平方米,产值达6000万元。 

花岗岩是紫阳今后最具潜力的石材资源。由于本县三叠系以后岩浆活动频繁,境内各地均有火成岩分布。岩体一般呈岩床、带状产出,长达数公里,宽度可达200—300米。品种 主要有辉绿岩、橄槛岩、闪长岩、正长岩、蛇纹石等。目前县内已有2家花岗岩生产企业,可望成为紫阳的龙头,带动这一产业的发展。

毒重石矿被称为天然碳酸钡,是生产钡化工产品的上好原料。总储量450万吨,赋存于寒武系鲁家坪组,分布在瓦庙、毛坝、联合、青刑四乡镇。其品位高的达90%以上,平均品位均在60%左右。紫阳县年产毒重石3万吨,加上后期深加工,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

锰矿石是电解金属锰的原料,全县总府量760万吨,分布在麻柳镇。碳酸锰和磷酸锰是我县锰矿石的两个品种,其中碳酸锰的开采已有20年的历史。目前年开采量3万吨,产值900万元。

钛磁铁矿和钽铌矿是两个新开发的矿种,其中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高滩、绕溪、高桥、六河、斑桃等乡镇,品位一般30—40%。高桥铁矿石曾投入开发,因自然灾害而停产。钽铌矿属稀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中部矿区,集中在燎原—东木—红椿一带,另在城关、焕古等亦有分布。储量大,品位高,具体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详查。

紫阳县 - 经济

 紫阳工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徘徊发展。本世纪初逐步步入正常轨道。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作坊到现代企业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以特色资源为依托的矿产、能源、重化工和富硒食(饮、药)品加工四大支柱,进而成长为县域经济总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紫阳工业紫阳工业

 纵观近年来工业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规模快速澎胀。以“十五”为例,到2005年底,全县工业总值达24521万元,较“九五”末的8020万元净增16501万元,增长.06倍;增速稳步提升。“十五”期间,全部工业年均增速25.1%。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5%高出16.6个百分点,超“十五”计划设定增速2.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达到12000万元,年均增速75%,五年净增3.7 5倍;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革新,紫阳工业一反过去粗放型单纯出售资源的模式,正在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工业发展;结构日趋合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紫阳工业围绕矿产、水能、富硒生物三大资源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紫阳天然板石、水泥生产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水电、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钡盐、锰金属、铁矿砂为主体的重化工工业和以茶叶、缫丝、富硒特色食(饮)品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四大支柱。打造出了板石、水电、钡盐、锰金属、水泥、煤炭、铁矿砂、茶叶、缫丝、富硒食品十大骨干产品,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发展动力日趋强劲。

紫阳工业紫阳工业

 培育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工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要将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特色矿产等支柱产业上,在强支柱、抓骨干、求创新、强管理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一是大力发展富硒食品加工业。要紧紧扭住市场和规模两个关键,集中力量推进基地规模化、企业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建设绿色产业经济带,大力提升我县富硒食品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经济贡献率。二是做大做强板石产业。紫阳是全国板石储量最大的地区,板石具有耐酸碱、耐腐蚀、纹理丰富、装饰效果好的特点。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加强板石企业整合,强化品牌建设,扶强助优,改进开采工艺,提高成品产出,减少资源浪费,把紫阳建成全国板石生产中心。积极争取《紫阳天然板石标准综合体》国家认证,为紫阳板石直接出口奠定基础。要抓好板石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在新型建筑材料领域广辟途径,用板石废料加工工艺美术品、铺设街道,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好资源。三是搞好特色矿产开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切实抓好锰矿、毒重石、钛磁铁矿等特色矿产资源开发,促进集约经营,拉长加工链条,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狠抓规模企业培育,尽快形成一批强势企业。力争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形成10个规模以上的大型矿产品开发骨干企业,矿业产值达到4亿元。四是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加快在建电站建设进度,全力做好小水电上网的协调,使全县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5万千瓦。五是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工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激发各级各部门抓工业经济的主动性。

紫阳县 - 文化

紫阳属南北过渡地带,是“湖广填四川”移民迁徙的活动地和聚集地,文化融合性强、包容性大、积淀深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脉络清晰的紫阳文化旅游体系:以紫阳贡茶、中国名茶之乡代表的茶文化,以中国道教南派发祥地仙人洞(真人宫)、擂鼓台、盘龙覌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紫阳民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文化,以富硒绿色产品为代表的富硒文化,以紫阳蒸盆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转弯宴席、民间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芭蕉口安康老地委机关旧址、东城门中原军区布告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民间社火、跳端公、紫阳道场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芭蕉口仙中沟口志留系古生物化石为代表的弓笔石文化,以瓦板岩建材及其雕刻工艺为代表的板石文化,以紫阳风物传说为代表的故事文化,以剪纸、竹编草编、根雕、土陶为代表的民间工艺文化,以汉江瀛湖、任河及其两岸山水风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文化,以瓦房店会馆群为代表的会馆文化,另外还有以汉王城、白马石、东明庵为代表的遗址文化。在这“十四大文化”序列中,其中弓笔石、板石文化具有世界意义,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山水文化等具有国家意义,其他文化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特色和代表性。  

紫阳民歌

紫阳民歌紫阳民歌

 紫阳是民歌之乡。紫阳民歌是陕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种,是紫阳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流传至今的宝贵艺术遗产。
  
早在秦末汉初,紫阳先民就在汉水流域生存繁衍,汉水文化在这里从未断裂,而且影响很深。多移民所带来的文化融合和地域特色,决定了紫阳不仅有秦楚文化的沉淀,也有巴蜀文化的烙印。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紫阳民歌则有相当的封闭性,这封闭是地理环境造成的,这就使它保持了自己的纯洁性,避免了污染,以原生态的形式存在着。

紫阳民歌品类齐全,歌词朴实、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号子、山歌、小调、社火歌曲、风俗歌曲皆十分丰富。其音乐风格大多有着较强的抒情性、叙事性和舞蹈性,适于表演动作、表达情节和反映人物复杂感情。上世纪五十年代,紫阳民歌被省音协、省艺术馆和西安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和工作人员发现后,迅速红遍陕西,成为历次全省群众文艺调演的精品节目,并多次获奖。六十年代,紫阳文艺工作者运用紫阳民歌首创了紫阳民歌剧这一新兴剧种,被列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七十年代,紫阳民歌进入鼎盛时期。1972年,由刘培森作词、李三存作曲的紫阳民歌《春到茶山一片新》被中央军委选送到福建前线对台广播。1975年7月,陕西省群众音乐活动经验交流会在紫阳召开,紫阳民歌成为全省民间艺术的一个典范。八十年代初,紫阳的文艺工作者经大规模采风,采录到紫阳民歌及民间故事传说数千件,整理后编印民歌10册800余首,故事传说5册。

1998年,紫阳县提出构筑文化旅游大县的发展战略,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成为该县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主攻方向。自1998年以来,连续举行了三届全县性的民歌大赛,同时,在历届安康汉江龙舟节和紫阳富硒茶文化节上积极推介紫阳民歌,使更多的人了解紫阳民歌,热爱紫阳民歌。
  
2002年10月,紫阳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陕西省民歌之乡”,被省音乐家协会确定为“陕西省民歌创新基地”。2003年3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的称号。

茶文化

紫阳茶文化紫阳茶文化

 居家紫阳,开门七件事——茶为先。喝茶,不分老幼、贫富贵贱,有钱喝细茶,没钱的喝粗茶。就是那贫困家庭,也备有“大脚片”,尽管又苦又涩,来客还要泡一碗。喝茶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成了一种习惯。每逢了红白喜事,那支事单上首先排下了斟茶的、敬烟的人的名字,然后才是铺席倒酒,红白两案。过白事时,支客师一声嘹亮的吆喝,“来客了,上茶!”那事茶之人便提着大茶壶,托着茶盘,肩上搭一只白毛巾,人未到,声先到,连声嚷嚷:“闯!闯!茶来了。”吓得那些姑娘大姐连忙让道,生怕那茶汤烫着了自己,当然,来客每人手中都会有一杯茶。而此时的吹鼓手和歌师要小心侍候了,吹鼓手每人一缸糖茶,歌师的茶缸则要更大,糖要多放。那怀抱大茶缸,蹬起八字步,一步三摇摆的歌师,从盘古开天地唱起,一直唱到九九还阳。每逢锣鼓响起便猛扎一口,润一润喉,待唱得孝子们嚎啕大哭时,那茶也换了三、五次了。歌师的茶是不能马虎的,不能太甜,不能酽,不能淡,哑了嗓可要冷场,那孝子就没了脸面,事茶之人就要格外殷勤才行。过喜事时,那就不同,那主人家的桌子早擦的干干净净,中间摆花生、瓜子、核桃、板栗等干果,四周放洗净的茶杯,待客人一落座,那眼尖的茶师便拎着个敦子壶,及时斟上一杯那早已泡透了的炒青茶。绿荫荫、热腾腾的茶水,客人没喝便有了绵绵暖意。民间把这称之为摆茶食,当然到家做客,见人一杯茶那是必不可少的。而上班、做生意,每天清晨则是不喝茶不干事。上年纪的长者,清早只盼一杯茶。茶下肚,浑身舒坦,如果是没了茶的话,那一天便没了精神。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民风,那民风也是依赖物产形成的。好比北方敬神祭祖,多以牲口之头和花花绿绿的供馍,外加一杯酒。而在紫阳那牲口之肉是少不了的,外加的当然是一杯茶了。由于紫阳盛产茶叶,千百年来茶也和封建迷信结合起来。遇到家里老人过世,到了下葬之时,主葬之人便在五谷中加上茶叶,朝那墓穴和孝子身上撒去,口中还叨念到:“五谷茶叶撒上天,孝子来迎丰收年”等等。而巫婆神汉则也借茶叶、盐合之五谷,装在器皿内,埋在宅子内,做以镇邪之物。那小小的茶叶真能有辟邪之功能?怕是那巫婆们早就看透了神鬼的贪念,送之实惠。

遗址

白马石遗址白马石遗址

 白马石遗址为面积3亩有余的汉代墓葬群。1986年考古学家发掘出铜剑头、铜镜、弩机和大量汉代钱币以及绳纹板瓦、筒瓦、盆盂、彩陶残片等遗物。从遗物的类型来看,这里既是粮食产地,还是烧陶作坊。

马家营遗址是一处 多朝代的村镇、墓葬混合的遗址。除新石器时代遗迹外,汉代部分遗物主要有彩陶盆等多种随葬品以及出土的数具石棺葬。石棺均为多人二次葬,为陕西首次发现,在国内也属罕见。

曹家坝遗址位于任河口,为汉代大规模村镇和砖瓦窑遗址。已发现砖窑3座,地下埋藏数以千计的绘画砖、菱型砖。不仅多藏于砖窑,而且见于曹家坝多处墓葬中。砖的制作工艺与中原其他地方汉代画像砖制作煅烧工艺基本一致。

古栈道遗址:由于汉江上游地区具有相当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地位,汉代在开发这一带经济的同时,交通、通讯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西汉武帝是重修褒斜道,还曾规划通过汉水连接东南部地区,解决京师的漕运问题。但自汉中只安康一带水道多峡谷险滩,漕运十分困难。公元130年左右,汉武帝征用当地民夫对险滩进行了疏通,在汉水沿岸纤夫道上修成段段栈道,不仅纤夫能拉船前进,行人也能沿江岸而行。其中大力滩、宦姑滩、沔浴河口、草川等沿江栈道遗迹至今犹存。任河、洞河、汝河等河流上游通往四川东北的山路也修有多处栈道。如五个包附近的八道河栈道、混人坪附近的黑水河栈道,都是通往川东的必经之路,朱溪河栈道直通 署南乡县北部。

陕西会馆陕西会馆

 会馆遗址:从紫阳县城沿任河朔流而上10里左右,有一江边小镇----瓦房店。明清时期,瓦房店以其独有的地理和交通优势,成为整个陕南 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被誉为“小汉口”,商贸活动极为繁荣。自清代中叶开始,全国南北客商为了保持乡土联系,增强商业竞争力,纷纷在瓦房店修建会馆。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紫阳境内共有商号76家,客商共结为陕、淮、黄、川、湘5帮,涉及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福建10个省,会馆分布于县城、洞河、汉王城、瓦房店、高滩、毛坝、高桥等乡镇20余处,其中瓦房店挖就有17家。现在,在瓦房店遗存下来的会馆有山陕会馆(又称北五省会馆)、江西馆和武昌馆。这些会馆建筑样式古朴典雅,气势宏伟,均用青砖泥瓦建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殿与殿之间飞檐饰物栩栩如生,堪称明清建筑艺术的瑰宝。其中山陕会馆保存较为完整,馆舍依山而建,三重天井呈阶梯状,分为正殿、厢房和乐楼。大门左右有一对镇馆石狮,雄狮高1米,雌狮高0.95米,形象逼真,每狮周围均有4根石栏杆,每根栏杆上刻有龙、虎、象、麒麟等吉祥物造型,姿态万千,呼之欲出。正殿正中供奉着关羽塑像,四周墙壁上描绘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和征魏伐吴的故事,两侧石柱上有楹联,云:
   两道蚕眉锁定汉家社稷 
   一双凤眼勘破曹氏奸雄
   乐楼前两侧矗立着两棵华盖般桂花树把楼前场坝遮盖得严严实实。每到秋季,花香弥漫,沁人心脾。屋顶构造精妙,檐角飞翘,龙凤相舞,顶脊如凤冠,凌空翘立。    

山陕会馆因起建筑风格独树一帜,汇集南北建筑艺术之精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北五省会馆。 

紫阳县 - 民俗

民俗小区

民俗小区是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县令张京甫呈请金州派丁夫筑东、西、南城墙而形成的。整个民俗小区最有特点的就是那造型优雅、风格别致、结构合理的屋角飞檐,还有那裂痕重重、斑迹累累,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木牌楼,其内石径幽巷,忽上忽下,忽东忽西,又似一座迷宫。这里又是紫阳风味小吃的集结地,小摊茶馆比比皆是。小区人口处的东城门上,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布告”的历史遗迹,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这里有文化的沉淀,历史的遗迹,民风民俗的余韵。2000年,被省美协确定小区为美术家写生基地,每年各地学生纷纷来此写生,五六十年就有长安画派创始人画家石鲁、赵望云来这里采风,近年来又有崔振宽、赵振川、王炎林等来这里创作写生。

民间社火

紫阳县紫阳县

由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一中民歌艺术活动。一般在新春佳节的夜晚举行。紫阳民歌社火也叫玩灯,它是舞狮子、彩莲船、龙舞、踩高跷、地蹦子等各种杂耍艺术形式总称。分为出灯、玩灯、卧灯和化灯几个阶段。出灯仪式其实是全部节目的预演;玩灯时,按照一定的节目顺序依次表演,唱词多以吉祥语编成的顺口溜;每个玩上玩到最后一家时,便卧灯,第二天晚又从这家开始接着表演;化灯是玩灯活动结束时,把用作表演的灯具集中火化,宣告本年社火活动结束。

紫阳庙会

庙会,也叫庙市,是紫阳集市之一,因会址设在寺庙或附近而称为庙会。它融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于一体,是群众文化娱乐和寄托美好愿望的重要活动。紫阳自古多寺庙,仅旧县城就有寺庙数十座。“文革”以前,庙会盛行,名目繁多,诸如观音、老君、祖师、药王、关帝、土地、城隍、财神等庙会,最引人注目。后来,由于“破四旧”庙宇大多被毁,庙会活动随之锐减。 现在保存下来庙会主要有:擂鼓台庙会:名为真武祖师会,由擂鼓台森林公园管理处主办,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七月初一至十五两次,其中七月十五为地宫日,也叫庆祝日,赶庙会的人数最多。庙会期间,除了进行谒庙神之外,还要进行农副产品、日用百货交易。周边县区及关中地区游客蜂拥而至,是擂鼓台风景区最热闹的季节。真人宫庙会:由紫阳县道教管理处主办,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历时半月。主要内容有道教文化研讨、大型祭祀活动和道教文化宣传活动。  其他地方的庙会均由民间自发组织,较有影响的有观音寨、七宝寨、中坝岛、东明庵等庙会,内容主要是拜佛敬香,祈求神灵的护佑。

年、节习俗

对于过年,紫阳人的重视程度很浓。每到腊月,大小商店没有不经销烟花爆竹的;红纸总会出现脱销的情形。家家户户,烟酒糖果不用说,蔬菜肉食,哪一家不储足大半月的用度?抗战期间的一位华县人在紫阳记下了这样一段日记:“今日是阴历年最后一天,老百姓忙着贴对字(春联)、挂灯笼,兴高采烈。他们对于过年,尤其是这里(指紫阳),满没有一种困难的样子”。紫阳人对春节的重视,当然是有好几层意思在里面的。

交际习俗

 称呼是交际往来中首要的一项内容。在紫阳,除非交往很深,平辈之间也不大直呼其名。若是年少者对尊长,更是注意,或“X老师”,或“X叔”等。称呼后未必有别的话要说,仅仅表现遇见了,打声“招呼”。谁若是忘了,长辈会说:“这孩子,没得礼貌,见面连招呼都不打。”有什么话要说,更要先称呼一声,否则紫阳人会斥之为“冒搭腔”,没受到“家教”。与不相识的人说话前,更要按彼此的年龄悬殊喊一声。把老头叫“爷爷”,老太太叫“婆婆”,中年男子称“伯伯”、“叔叔”,中年妇女叫“伯娘”、“婶娘”,男青年叫“大哥”,青年妇女叫“大嫂”、“大姐”等等。因了这种习惯,紫阳人问小孩会不会说话了,也常常换一种说法:“会喊人了吧!”“喊人”,是紫阳的小孩生下后受到的第一项教育。

紫阳县 - 行政区划

紫阳县行政区划紫阳县行政区划

紫阳县辖15个镇、10个乡:城关镇、蒿坪镇、汉王镇、焕古镇、向阳镇、洞河镇、洄水镇、斑桃镇、双桥镇、高桥镇、红椿镇、高滩镇、毛坝镇、瓦庙镇、麻柳镇、双安乡、金川乡、苗河乡、界岭乡、芭蕉乡、东木乡、燎原乡、广城乡、绕溪乡、联合乡。

城关镇 辖4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东城门居委会、会仙桥居委会、环城路居委会、河堤路居委会、新桃村、兴田村、太坪村、青中村、全安村、楠木村、天星村、西门河村、大力滩村、双坪村、和平村、双台村、塘么子沟村、马道村、富家村。

蒿坪镇 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蒿坪居委会、蒿坪村委会、余良村、堰沟河村、北平村、双胜村、天紫村、东关村、平川村、双青村、涂家沟村、金鸡村、南竹村、金石村、龙泉村、黄金村、王家河村、狮子沟村、紫安村、兴隆村、电光寺村、全兴村、森林村。

汉王镇 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汉王居委会、汉王村、农安村、草川村、马家营村、兴塘村、五朗坪村、安五村、西河村。

焕古镇 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焕古居委会、焕古村、春堰村、金塘村、腊竹村、大连村、刘家河村、东红村、东河村、黑龙池村。

向阳镇 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向阳居委会、高坝村、月池村、悬鼓村、指风村、马劲村、贾坪村、营梁村、金盆村、火垭村、江河村、院墙村、银锭村。

洞河镇 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洞河居委会、红岩村、小红光村、石家村、中沙村、联丰村、楸园村、田榜村、云峰村、前河村、香炉村、菜园村、马家庄村、洞河村。

洄水镇 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洄水居委会、茶稻村、桦栋村、团堡村、目连桥村、联沟村、燕山村、庙沟村、营寨村。

斑桃镇 辖1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斑桃居委会、斑桃村、麻园村、新坪垭村、小河村、端垭村。

双桥镇 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双桥居委会、双河村、庄房村、东垭村、中梁村、金旗村、许家河村、白花村、莲花村、四坪村、六河村。

高桥镇 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

红椿镇 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红椿居委会、纪家沟村、盘龙村、七里沟村、白兔村、候家坪村、大青村、上湾村、尚坝村、民利村、共和村。

高滩镇 辖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高滩居委会、大坝村、高滩村、三坪村、龙虎村、牌楼村、白鹤村、佰坝村。

毛坝镇 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毛坝居委会、染沟村、德胜村、瓦滩村、温家坪村、双新村、核桃坪村、鲁家村、快活村、竹山村。

瓦庙镇 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瓦庙居委会、新民村、庙坝村、新房村、安坪村、新华村、新光村、瓦房村、堰塘村、老庄村。

麻柳镇 辖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麻柳居委会、麻柳村、染房村、堰碥村、水磨村、青光村、赵溪村、书堰村。

双安乡 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双安居委会、双河口村、廖家河村、闹河村、林本河村、大湾村、沔浴河村、四合村、真武村、闹热村。

金川乡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龙王潭居委会、白马石村、三元村、桐安村、三坝村、苗溪村、松河村。

苗河乡 辖4个村委会:常家湾村、香茶村、取宝山村、苗家河村。

界岭乡 辖5个村委会:双明村、箭竹村、松树村、金狮村、双全村。

芭蕉乡 辖6个村委会:钟林村、芭蕉村、鸡鸣村、显钟村、三营村、天生桥村。

东木乡 辖6个村委会:月桂村、关庙村、木王村、柏杨村、三官堂村、汪家沟村。

燎原乡 辖5个村委会:油房村、军农村、钢铁村、麦坪村、金竹园村。

广城乡 辖4个村委会:八庙村、朝阳村、万兴村、天桥村。

饶溪乡 辖6个村委会:双柳村、两河村、岩峰村、红庙村、蓼坝村、关庙村。

联合乡 辖6个村委会:腰庄村、观音村、墙院村、渔泉村、岔河村、干沙村。

紫阳县 - 紫阳特产

紫阳富硒茶

 紫阳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天然含硒。 紫阳县所生产的各种食品不仅天然富硒,而且无公害、无污染,既是功能食品,又是绿色食品。紫阳富硒茶在唐朝曾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在清代紫阳毛尖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而享誉全国,2001年3月,紫阳县人民政府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2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紫阳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4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向全国发布公告,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新近开发出来的秦巴硒菇,集美味、保健、药疗于一体,2002年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的科技鉴定,并在国家专利局取得专利证书,产品远销日本市场。

柑橘

紫阳自古 有“橘乡”之称。早在唐代,今紫阳海拔450米以下的汉江及任河流域已有大面积柑橘种植,尤以金钱桔最为名贵。金钱桔皮红似火,瓤嫩肉满,汁水丰盈,酸甜适度,品味无穷,深受宫廷官吏的喜爱,因此被唐朝列 为贡品,至今仍为陕西桔中珍品。现在汉王城的皱皮柑由于注重品种改良,科学种植,规模生产,已成为紫阳柑桔又一品牌。

紫阳县 - 紫阳美食

风味小吃

 紫阳地处南北分界线上,明、清两代,曾有湖广、闽粤移民迁徒于此,生活习俗、饮馔文化相互交流影响,故紫阳的饮食呈南北风味,饮食习俗与川楚相近,喜食大米,但因稻田不多,常年以年谷、洋芋、红苕为主,豆类辅之。其口味,川味中的“酸、麻、辣”俱全,又兼有闽粤的甜腻。传统小吃以大米、糯米、包谷、豆类为主,如米浆馍、油糍、糍粑、洋糖饺子、豌豆饼、荠面巴、浆巴馍、包谷花糖等,城镇兼有麻花、油条、花卷、包子、椒盐饼子、酥炕炕等面粉制成品。又因出产芝麻,喜食芝麻饼、芝麻糖。豆类食品最多,有豆腐、豆腐脑、豆油皮子、豆腐干、菜豆腐、豆腐乳(素称“红豆腐”或霉豆 腐),皮豇豆、豆瓣酱等。而最具有紫阳地方特色的则是除夕夜合家欢聚时方能见到的紫阳传统大菜——蒸盆子。 紫阳油糍:将面粉、黄豆粉、紫阳豆腐搅拌和匀油炸而成,吃时浇上淀粉醋蒜辣椒汁,口味酥脆麻辣,令人回味。紫阳浆巴馍:系桐叶包裹包谷浆和新麦面蒸就而成,其味微酥带甜又有桐叶的清香。 紫阳水煎包子:用和好的面团包裹萝卜、粉条、肉丁及各类香料,水蒸油煎而成,外脆内软,口味独特。 紫阳洋糖饺子:将蒸熟的糍粑在油锅里微炸,再滚以燕麦、冰糖、花生、核桃掺和而成的拌面,其色泽金黄透亮,油而不腻。紫阳椒盐饼子:将涂拌了花椒、盐、油汁的面块撮成条状,左右扭动挤压成饼,外炕内烤而成,其形整齐圆旋,其味脆麻可口。  酥炕炕:层层涂拌花椒、盐、油汁,一面撒上芝麻,外炕内烤而成,层层酥脆,层层清香。

蒸盆子

紫阳蒸盆子,最早发源于紫阳县汉王镇,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紫阳蒸盆子制作颇为讲究,原料须有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调料油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盐等,用盆具盛之,用大锅隔火而蒸,原料和调料分步入盆,时间最少不能低于4小时。这道菜原汁原味,汤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阳蒸盆子,用料之糜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繁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迟则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为,它当之不愧地成为最具特色的紫阳传统大菜。紫阳蒸盆子用料极其讲究,鸡要本地仔母鸡,其它青菜及香料都要当地土产,稍有差迟则口味大变。紫阳蒸盆子汤鲜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阳蒸盆子上席与小菜搭配,最具地方特色。

富硒豆类食品

紫阳少大米,多杂粮,杂粮以豆类为主。又因紫阳日照偏少,土层瘠薄,蔬菜品种多而产量不丰,因而城乡居民喜以豆类食品做菜,像菜豆腐、豆腐乳、皮豇豆、豆瓣酱等。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智慧,看似平淡无奇的黄豆、豇豆经过他们的精心调制,也能做出绝佳的口味来。紫阳县汉王镇一带腌制出来的“皮豇豆”,在县内堪称一绝。其制作 方法是:取嫩豇豆若干,略煮杀青,然后切成寸长短节,晒干存放,待秋后再将本地小红椒切碎晒干与之混合,再加生姜、大蒜若干切片,喷酒,撒盐,调匀后,置于坛中,坛檐掺水,密封腌制。10天后,启坛食用,奇香扑鼻,色鲜味美,辛辣香脆,百食不厌。紫阳皮豇豆:声名远播,色鲜味美,辛辣香脆,堪称紫阳干菜一绝。紫阳红豆腐:味正色鲜,为各地食客抢购的紧俏食品。紫阳豆瓣酱:色香味俱佳,系本地优质富硒黄豆和精选小尖椒腌制而成,味辣色香,为面食之最佳调料。紫阳菜豆腐:系本地生产的大豆,浸泡透胀后,磨浆去渣,在浆水里加入青菜碎片,搅拌均匀,再调入油盐佐料烧制而成,食用时属于汤菜。其汤色淡味鲜、清香扑鼻,紫阳以蒿坪镇菜豆腐为最佳。紫阳豆腐干:柴火熏制而成,可拌凉菜,亦可与腊肉爆竹,味香色美,为节日之必备菜。



 
中国3D地图网(www.33map.net),汇集E都市三维地图、都市圈三维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城市吧地图、google地图等多家地图,方便您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你的地图进行查询;三维地图通过三维实景模拟的表现方式,网站无缝集成了城市电子地图、三维电子黄页、生活资讯、电子政务、 同城电子商务、同城交友、虚拟社区等服务内容。该平台是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EB界面表现,为城市百姓的生活、工作、旅游、出行参考、网上办事、网上创业等活动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商家企业提供面向市民宣传互动的快速通道,从而更方便地实现电子政务、地图查询、黄页查询、电子商务、推广宣传等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